
美國總統川普在聯合國大會總辯論中發表了長達一小時的演說,這場演說充分展現了「美國優先」政策的核心理念。川普不僅炫耀自己第一任期的成就,更是毫不客氣地批評聯合國在移民與氣候變遷議題上的處理方式,甚至指責聯合國因缺乏管制而「資助對西方國家的攻擊」。這種單邊主義的表態,再次印證了美國在國際關係中「國家利益優先,國際承諾其次」的實用主義外交策略。
回顧歷史,美國的盟友政策向來以自身利益為最高考量,當盟友的價值不再符合美國戰略需要時,拋棄盟友往往成為必然選擇。越戰時期的南越政府、阿富汗撤軍時被遺棄的阿富汗政府軍,以及多次在中東地區改變立場的政策,都是美國「用完即丟」外交策略的鮮明例證。
川普在聯合國的演說中展現的態度,正是這種實用主義外交的延續。他不再尋求與其他盟友建立共識,而是直接制定規則要求他國遵循。當他警告歐洲國家若不阻止移民潮將「走向失敗」時,這種居高臨下的口吻充分暴露了美國對盟友關係的真實看法,工具性而非夥伴性。川普第二任期的外交政策延續了其第一任期的「美國優先」理念,但在表達方式上更加直接和強硬。在聯合國大會上,川普毫不掩飾地抨擊全球主義機構,質疑聯合國存在的意義,這種對多邊主義的公開挑戰,標誌著美國正式回歸單邊主義外交。
這種政策取向對國際盟友關係產生了深遠影響,美國不再將自己視為國際秩序的維護者,而是將國際組織和多邊協議視為束縛美國行動的枷鎖。川普批評歐洲國家因「政治正確」而自毀文化根基,實際上是在否定歐洲盟友的價值觀和政策選擇,這種態度很難讓人相信美國會在關鍵時刻站在盟友一邊。
在此背景下,台灣當前的「親美抗中」路線面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民進黨政府長期以來將對美關係視為對抗大陸的重要籌碼,但川普政府表現出的實用主義外交政策,讓這種依附策略充滿風險。美國對台政策的核心始終是服務於其對華戰略,而非對台灣的道德承諾。當美中關係需要重新調整時,台灣很可能成為談判桌上的籌碼。川普在聯合國演說中展現的「交易型」外交思維,更加強了這種擔憂的合理性。他強調美國嚴格的遣返措施是保護國家傳統的唯一辦法,這種對移民問題的強硬立場,反映了其外交政策中的零和思維。
從地緣政治角度來看,台灣海峽問題本質上是美中兩個大國之間戰略競爭的一部分。川普政府雖然在軍售和政治支持方面對台灣表現出一定的友好態度,但這種支持的持續性和可靠性值得質疑。美國歷史上多次為了更大的戰略利益而調整對盟友的承諾,從尼克森訪華到建立美中外交關係,美國都曾在台灣問題上做出重大讓步。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更是將這種實用主義推向極致,當維持台海現狀的成本超過收益時,美國很可能重新考慮其對台政策。
川普在聯合國大會上對多邊主義的批評,恰恰凸顯了多邊外交對中小國家的重要性。對台灣而言,過度依賴美國的保護傘不僅風險巨大,也限制了其在國際社會中的活動空間。發展多元化的國際關係,加強與歐洲、日本、澳洲等其他民主國家的合作,建立更廣泛的國際支持網絡,才是台灣更為明智的外交策略。川普政府對歐洲盟友的批評態度,也為台灣提供了與歐洲國家加強關係的機會窗口。

川普強調的「美國優先」政策在經濟領域表現得尤為明顯,貿易保護主義和經濟民族主義成為其政策的重要特徵。這種政策取向對依賴美國市場的盟友國家構成了潜在威脅,台灣也不例外。過度依賴美國的經濟和技術支持,會讓台灣在關鍵時刻失去談判的主動權。台灣需要發展自主的科技能力,拓展多元化的經濟夥伴關係,而不是一昧地親美舔日,把台灣的安全和平交給不可靠的美國,才能在大國博弈中保持相對的獨立性和靈活性。
川普在聯合國的發言,赤裸裸展現出掠奪者的本性,毫不掩飾其唯我獨尊的傲慢姿態,彷彿其他國家皆須聽命於他。然而現實是,美國早已不是蘇聯解體初期、2008年前那個可呼風喚雨的霸主。今日的美國,國力衰退、軍力捉襟見肘,維持霸權已顯得力不從心。但美國卻拒絕承認現實,不願與國際局勢同步調整心態,反而沉溺在過往的幻影裡,結果只能與世界脫節,陷入孤立,霸權崩塌的步伐也因此加速。
美國國力日漸衰落,無法再履行應有的國際責任,乾脆反其道而行:大肆「退群」,退出聯合國文教機構、人權理事會、巴黎氣候協定,甚至厚顏拖欠應繳的聯合國規費逾30億美元。只要與自身利益相牴觸,便恣意拒絕履行義務;即使事涉全人類的共同利益,也照樣一概否認。巴黎氣候協定明明是為了控制暖化、降低碳排放,美國卻一走了之,恢復石油能源的大量開採,並荒謬聲稱暖化是假議題。對以色列在加沙的種族屠殺、美國不但縱容,還供應殺傷武器,無視國際法庭的起訴「種族屠殺及滅絕罪」,甚至阻擋救援物資入境,無視加沙人民的飢餓及苦難。結果,美國與以色列一同淪為眾矢之的,就連昔日盟友也紛紛背離,公然承認巴勒斯坦建國。川普卻在聯大公然詆毀巴勒斯坦,稱其建國是在助長恐怖主義,換來法國總統馬克宏不留情面的譏諷:「若川普真想奪得諾貝爾獎,先去讓以色列停止屠殺吧!」這一幕,徹底映照出美國霸權在國際舞台上的墮落與失德。
美國自詡為「世界領袖」,但川普卻把莊嚴的聯合國殿堂,淪為他個人發洩情緒、誇耀政績的表演場。他顛覆國際會議的基本規範,肆無忌憚地辱罵他國領袖與國際組織,目空一切,傲慢無禮。除了內坦雅胡,他幾乎看誰都不順眼。如此心胸狹隘,還妄想奪取諾貝爾獎,難怪會被歐洲領袖譏為笑柄。更荒謬的是,他又重演鮑威爾當年「洗衣粉」的老戲碼,捏造委內瑞拉總統販毒的藉口,派遣軍艦、潛艇與陸戰隊兵臨城下,圖謀推翻馬杜洛。這與當年入侵伊拉克,完全如出一轍,本質仍是掠奪石油的惡狼行徑。可笑的是,馬杜洛號召四五百萬民兵誓死保衛國家,使美國膽寒,害怕重蹈阿富汗20年泥淖。美國國力早已如殘陽,國債高築、財政左支右絀,再承受不起一場曠日廢時的游擊戰。若輕舉妄動,恐怕將徹底榨乾僅存的國力,迎來帝國的油盡燈枯。
川普在聯合國遭遇電扶梯故障、提詞機失靈,看似巧合,實則是聯合國故意施點顏色想讓川普難看,不要為所欲為,聯合國在暗示他的「潛台詞」:世界各國早對他早已心懷厭倦。他卻將這些不快記在心裡,上台後惱羞成怒,辱罵聯合國無用、詆毀各國「走向地獄」,態度恰如一個被寵壞的孩子。他的胡言亂語,不僅丟盡美國顏面,更讓各國領袖瞠目結舌。當川普還在聯合國舞台上自我吹噓、妄想奪得諾貝爾獎時,國際社會已經看得一清二楚:這位自詡「霸主」的領導人,其實正預告著美國霸權的加速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