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潮智庫創辦人 / 王義雄

近年來,美國在國際貿易談判中的策略引發了廣泛關注,特別是在關稅問題上的雙重標準,更是讓世界各國對其「欺軟怕硬」的態度感到不滿。台灣的案例充分反映了美國在關稅談判中的「欺軟」策略。美國深知台灣在經濟與政治上對其依賴程度較高,因此在談判中採取了強硬態度,迫使台灣讓步。這種策略不僅損害了台灣的經濟利益,也讓台灣在國際社會中的形象進一步弱化。與台灣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在與中國大陸的關稅談判中,表現出了更多的謹慎與克制。在中美貿易談判中,中國始終保持不卑不亢的態度,堅決維護自身的經濟利益。最後美國同意將對等關稅維持在24%,並將中方的反制措施展期90天。這一結果顯示出,美國在面對中國這樣的強國時,不得不採取更加務實的態度。

美國宣布對台灣的關稅提升至20%,這一決定引發了台灣社會的強烈反彈。台灣賴政府在面對美國的關稅壓力時,表現出了極度的軟弱與屈從。為了討好美國,台灣政府不僅在言辭上卑躬屈膝,甚至不惜將台積電這樣的戰略性企業奉送美國進行投資。然而,這種討好策略並未換來美國的善意,反而讓美國看到了台灣的軟弱,進而加大了關稅壓力。台灣的策略失敗主要源於其過於依賴美國,並在談判中缺乏底氣。台積電赴美投資固然可以短期內加強台美經濟聯繫,但卻削弱了台灣自身的談判籌碼。美國在獲得台積電技術支持後,並未因此降低關稅,反而進一步提高了對台灣的經濟壓力。這充分說明,美國在國際談判中並不會因對方的「討好」而妥協,反而會利用對方的弱勢進一步施壓。

中國的成功源於其堅定的立場和強大的談判籌碼,首先,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基地,其市場規模和產業鏈完整性使其在貿易談判中擁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其次,中國在談判中注重策略性反制,例如對美國農產品和科技企業進行精準打擊,迫使美國不得不重新考慮其政策。此外,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的表態也顯示出中方在談判中注重雙方元首共識,強調平等與合作,避免陷入單方面妥協。何立峰明確表示,雙方應繼續按照兩國元首的通話共識,深化對話磋商。這種對等的談判態度,使得美國無法像對待台灣那樣輕易施壓,從而促成了相對公平的談判結果。

川普提出「美國優先」的政策,試圖透過關稅來保護本國產業,減少貿易逆差,並迫使其他國家在談判中做出更多讓步。拜登政府雖然在某些方面調整了貿易政策,但關稅仍然是其重要工具之一。對於美國而言,關稅不僅是經濟手段,更是政治壓力的延伸。除了台灣和中國大陸,美國在與其他國家的關稅談判中,也表現出了明顯的選擇性施壓策略。例如,美國在與歐盟的貿易談判中,針對不同國家採取了不同的關稅政策。對於經濟實力較弱的國家,美國往往會施加更高的關稅壓力,迫使其在談判中讓步;而對於經濟實力較強的國家,美國則會採取更加靈活的策略,以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這種選擇性施壓的策略,反映出美國在國際貿易中的「欺軟怕硬」態度。美國通過對不同國家採取不同的關稅政策,試圖在國際貿易中佔據主導地位,並從中獲取最大的經濟利益。然而,這種策略也讓美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形象受到損害,許多國家開始對美國的貿易政策產生質疑與不滿。

美國在國際貿易談判中的態度,背後有著深刻的經濟與政治動機。首先,從經濟角度來看,美國希望通過關稅政策保護本國產業,並在全球貿易中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對於經濟實力較弱的國家,美國可以通過施加關稅壓力,迫使其開放市場,從而為美國企業創造更多的商業機會。

其次,從政治角度來看,美國希望通過關稅政策維護其在全球的霸權地位。對於那些在經濟與政治上對美國依賴程度較高的國家,美國可以通過關稅政策施加影響,迫使其在國際事務中支持美國的立場。而對於那些經濟實力較強的國家,美國則需要採取更加務實的策略,以維護雙邊關係的穩定。

但美國在國際貿易談判中的「欺軟怕硬」態度,對全球經濟與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首先,這種態度加劇了國際貿易的不平等,使得經濟實力較弱的國家在貿易談判中處於更加不利的地位。這不僅損害了這些國家的經濟利益,也加劇了全球經濟的不平衡。

其次,美國的這種態度也讓其在國際社會中的形象受到損害。許多國家開始對美國的貿易政策產生質疑,並尋求與其他國家建立更加平等的貿易關係。這使得美國在全球貿易中的主導地位受到挑戰,並促進了多邊貿易體系的發展。

美國在國際貿易談判中的態度,反映了其在全球經濟與政治中的雙重標準。對於經濟實力較弱的國家,美國往往會施加更高的關稅壓力,迫使其在談判中讓步;而對於經濟實力較強的國家,美國則會採取更加務實的策略,以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這種態度不僅加劇了國際貿易的不平等,也讓美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形象受到損害。未來,美國需要重新審視其貿易政策,以建立更加公平與平等的國際貿易體系。

美國,這個自詡「民主燈塔」的國家,如今已淪為國際黑道老大。它仗著全球第一的軍事力量,四處敲詐勒索,對各國予取予求。關稅?它說加就加。稅率?它想多苛刻就多苛刻。誰敢不從?立刻加碼懲罰性關稅,直到屈服為止。這不是貿易,這是赤裸裸的經濟恐嚇!除了中國、巴西、印度這少數敢硬碰硬的國家外,多數國家早已被美國的霸權壓得喘不過氣。在川普1.0美中關稅戰時期,中國就已看穿他的手法與性格「愛喊價、好施壓、逢弱必欺、遇強則軟」。於是中國提前佈局,準備了反制武器。到了川普2.0時期,當美國再玩「對等關稅」的把戲,中國毫不手軟,立即反擊,還用稀土這張王牌掐住美國的脖子。結果呢?美國錯愕!美國憤怒!美國原本以為中國會跪地求饒,卻迎來一句掷地有聲的宣言「不跪!奉陪到底!」。美國關稅戰一頭撞上中國的鐵板,被迫宣布暫緩90天。雖然三輪國際貿易協商(瑞士、倫敦、瑞典)全數無果,美國財長還放話要第三次暫緩,但川普遲遲不敢正式拍板。中美貿易懸而未決,僵局反而成了美國的尷尬。更無恥的是什麼?美國把關稅當政治武器,勒令中國不得向俄羅斯購買石油,否則徵收100%關稅!這完全是企圖斷絕中俄能源合作。中國當然拒絕!同樣的手段,美國也用在印度、巴西、土耳其——結果,全被拒!這就是美國嘴上喊「自由貿易」,手上卻玩「經濟鎖喉」。它根本不是捍衛國際秩序,而是在摧毀秩序;不是維護規則,而是把規則踩在腳下,改寫成對自己有利的遊戲條款。美國的霸凌行徑,是對國際法的踐踏,是對世界多極化的挑釁,是對人類公平正義的侮辱!世界不能再沉默,不能再退讓——必須正面迎戰這個全球黑道老大!

川普的關稅政策,不是經濟策略,而是赤裸裸的敲詐!對歐盟——關稅15%,還勒令投資美國6,000億美元。對日本——關稅15%,逼投資5,500億美元,利潤九成歸美國,日本只能分到可憐的10%。對韓國——關稅15%,投資3,500億美元,再拿1,500億美元替美國振興造船業。對台灣——關稅20%,投資3,500億美元,還要台積電砸3,000億美元設廠。這不是合作,這是要台灣的命!而賴清德呢?抱緊川普的大腿,把美國當「老爸」,換來的是更多勒索,更多羞辱。甚至連「過境美國」的機會都被拒。即便如此,他仍癡心妄想美國能幫他實現台獨夢。為了這個夢,他可以出賣台灣,可以否定自己的華夏血脈,甘願做美國的棋子,阻擋中國崛起,讓華人重新回到百年前的屈辱時代。賴清德,你有顏面去見祖先嗎?還是你覺得自己祖先是白人?就算如此,也沒有理由把台灣2300萬人推向戰爭,讓人民承受如俄烏、加沙般的殘酷摧殘,而你的兒子卻在美國享福逍遙自在。川普的黑道手法,連盟友也不放過。歐盟、日本、韓國雖是美國的「小弟」,一樣照課關稅,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誰敢反抗?立刻加價懲罰日本、印度原本15%,又被加到30%,印度甚至被推高到50%。這種做法沒有任何標準,全憑川普心情。這就是黑道老大!欺軟怕硬,對熟知他套路、毫不低頭的中國,反而無計可施。中國早就準備好了組合拳「不跪,奉陪到底!」川普的冷戰、熱戰,中國全都接招,甚至讓美國吃盡苦頭。美國自以為是世界霸主,打趴蘇聯後就橫行無阻。誰不聽話,就開航母到人家家門口恐嚇利比亞、伊拉克、阿富汗……一個接一個被毀。中國也曾受此羞辱1996年,美國派兩艘航母到台灣東海岸,試圖嚇退中國。結果,中國用了30多年奮發圖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製造業、造船業、科技業、軍事裝備全面躍進,部分武器甚至壓過美國。印巴戰爭中,中國軍事的表現更讓美國警覺。今年4月2日,川普發動關稅戰,面對中國的強硬反制,他憤怒卻無奈,只能一再暫緩——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拖延以待變。對歐洲、日本、韓國,他則咄咄逼人,禁止反制,否則加倍懲罰。結果,多數國家只能屈服在淫威之下。這不是貿易戰,這是黑道收保護費。而賴清德,正在帶著台灣心甘情願地交出錢包與尊嚴!

川普的關稅遊戲,看似是收刮全球財富,實際上是在自掘墳墓。美國產業空心化,日常必需品高度依賴進口,關稅一加物價立刻飆升,通膨壓垮中低收入族群,消費萎縮、企業縮手,經濟衰退只是時間問題。更致命的是債務炸彈,美國國債即將突破37萬億美元,每年光是利息就超過萬億,而全年稅收才四萬多億,卻要支撐六萬多億的預算缺口只能靠更多國債填補。川普任期內,國債突破40萬億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必然趨勢。關稅或許能短期增加收入,但「大而美法案」減稅直接掏空國庫。企業投資帶來的稅收回報要數年後才可能見效,但經濟衰退和國債風暴卻會先一步來臨。若各國反擊、全球供應鏈反向調整,美國經濟甚至可能直接崩盤,引爆美債危機,拖垮整個霸權體系。川普以為他在壯大美國,卻在親手掘出霸權的墳墓。當美國霸權轟然倒下,世界將迎來一個新的秩序,不再是少數國家壟斷話語權,而是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核心的多極世界契機。到那一天,川普將被歷史記錄為「最後一位黑道老大」